一、学院介绍
中文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及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点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硕士点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另外,设立一个创意写作方向的专业硕士。
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列“A”类一级学科。2018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三级认证的打样专业,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
二、招生信息
050106(学术学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2024年)
01(全日制)中国现当代文学
02(全日制)文学与传媒
03(全日制)城市社会与文化
99(全日制)强基计划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作文A
④847-文学基础
招生人数:
招生目录公布计划:
15人,其中推免12人。
复试细则公布最终计划:统考5人。
学制学费:闵行校区,3年,总费用2.4万元。
三、参考书目
618-作文A、847-文学基础
【文学理论】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
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阳著,《文学理论今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主编,《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陈思和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儒敏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外国文学】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618作文A
作文:2000字左右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写成诗歌。小作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
847文学基础
含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内容包括美学、中西方文论、作家作品、文学史。
复试范围及参考书: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大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大出版社(1999);《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2.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55、55、83、83、399
2023年:54、54、81、81、389
2022年:56、56、84、84、392
2021年:53、53、80、80、360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复试名单
录取名单
一志愿复试9人含少干1人,复试最高分422,最低分399;少干计划386
录取6人含少干1人,录取最高分422,最低分399;少干计划386
历年报录比
2023年报考221人,录取6人
2022年报考249人,录取9人
2021年报考224人,录取7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复试内容及成绩计算
1.复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复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能力考核和外语能力考核,复试满分为500分。
(1)综合能力考核满分为400分,包含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2)外语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复试时外语语种与考生初试语种一致。
(3)我系还将组织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包括复试和后续政审两个阶段;对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成绩大于等于300分为复试合格,低于300分为复试不合格。
3.我系认为有必要时,可对相关考生再次进行复试。
调剂复试
我系不接收调剂复试。
复试结果与拟录取名单确定
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若考生在复试时发生违纪行为,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系第一志愿考生根据初试复试总成绩(初试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0.6+复试成绩×0.4)进行排序,从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
六、历年考研真题
【2024年考研真题网络版本】
847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女神》
2..维吉尔
3.优美与崇高
4.荆公体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2.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戏剧特点。
3.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4.报告文学的历史流变脉络。
三、论述题,每题25分
1.李商隐对七律的作用。
2.,鲁迅杂文在思想上和形式上的意义。
【2023年考研真题网络版本】
847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30分)
1.汉魏风骨
2.缘情说
3.中国新诗派
4.“作者之死”
5.十八世纪“中国风”
二、简答(60分)
1.简述《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父
2.简述审美批评及其艺术特色
3.简述”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
4.简述而方中世纪骑上罗曼司的起源与成就
三、论述(60分)
1、请根据以下材料,论还下面一段话中体现的诗学观点,要求600字以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季青莲的七言绝向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2、请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相关作品,分析赵树理与汪曾祺语言观的异同,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要求600字以上。
材料一"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有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乡,响乡间父老兄弟们谈起话来,一不留心也往往带一点学生腔,可是一带出那等腔调,立时就要遭到他们的议论,碰惯了钉子就学了点乖,以后即使向他们介绍知识分子的话,他要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了习惯。”(赵树理《也算经验》《人民日报》1949)
材料二:“我以为语言其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作家》1988)
【2022年考研真题网络版本】
847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10分)
1.文学作品的“架构--肌理”
2.《等待戈多》
3.爱美剧
4.正始之音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形象
2.简述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3.简述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4.浅论朦胧诗论争
三、论述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有人说,文学批评是一种文学表现的形式,是以业已存在的艺术为基础的艺术。依附于艺术,是对创造力的模仿;有人说,文学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解构这种结构有自身存在的权利,不依附于所讨论的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立性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和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大小仲书
2.论述柳永词的开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