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2024年招生的研究生专业有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出版(专硕)、戏剧与影视(专硕)硕士研究生及新闻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全媒体传播。出版:书刊编辑出版、数字出版。戏剧与影视: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
二、招生信息
055200(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参考2024年)
01(全日制)全媒体传播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招生人数:
招生目录公布计划:
45人,其中推免22人。
复试细则公布最终计划:统考23人。
学制学费:闵行校区,3年,总费用10.5万元。
三、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华夏出版社
复试范围及参考书:
1.新闻传播实务(笔试),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
《新闻评论学》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
《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当代新闻编辑学》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
2.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口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55、55、83、83、380
2023年:54、54、81、81、388
2022年:56、56、84、84、402
2021年:53、53、80、80、393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复试名单
录取名单
一志愿复试28人,复试最高分404,最低分380
录取23人,录取最高分404,最低分380
历年报录比
2023年报考332人,录取25人
2022年报考736人,录取30人
2021年报考456人,录取31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复试内容及成绩计算
1.复试将主要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和外语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包含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同时,我院还将组织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包括复试和后续政审两个阶段;对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成绩总分为500分,低于300分为复试不合格。
3.同等学力考生(不含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教育硕士教育管理领域的考生)的复试按照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执行。
4.我院认为有必要时,可对相关考生再次组织复试。
调剂复试
我院各专业不接收调剂。
复试结果与拟录取名单确定
1.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2.对于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将根据初试复试总成绩进行排序,从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初试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0.6+复试成绩×0.4)
3.进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复试考生,复试合格即拟录取。
4.拟录取名单经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在网站上公示、公布。
六、历年考研真题
2024年考研真题网络版本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事实核查
2.算法偏见
3.拟态环境
4.媒介即讯息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变化及其成因
2.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机制变化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请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检索方式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2.新媒体时代,平台型媒体的伦理困境及其治理路径
四、分析题(每题40分,共40分)
从微传播的角度分析,如何利用微传播提升我国剖国际传播影响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深度报道
2.新闻偶遇
3.美国揭丑运动
4.创新扩散理论
二、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
2.“介入式新闻”的核心观念和实践策略
三、实务
一篇关于进博会开幕前夕的新闻发布会材料,分别是两个领导讲话。
其中一个讲述本次进博会的五点特征;另一个是上海副市长讲述进博会的保障工作开展
策划*30分
根据材料写深度报道或解释性报道策划
消息*30分
根据材料改写200字新闻报道
评论*40分
根据材料写800字左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