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艺术与传媒学院设有传播系、音乐与表演系。本科开设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表演、音乐表演6个专业;研究生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位、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设计专业学位(MFA)硕士点;并在设计学博士点下设新媒体艺术与理论博士招生与研究方向。与设计创意学院共享的艺术与设计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在QS艺术设计学科排名全球第13名,亚洲第1名。
二、招生信息
(050300)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参考2024年)
01 媒介文化
02 智能传播
03 视听传播
04 城乡传播
(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参考2024年)
研究方向和学硕一致
考试科目:
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201)英语(一)
科目3(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科目4(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复试内容:专业综合
招生人数:学硕13人,专硕7人,参考2024年研招网数据。
三、参考书目
科目3(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4(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马工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维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范式与流派》刘海龙、《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60、60、105、105、390
2023年:60、60、105、105、375
2022年:60、65、100、100、370
2021年:
新闻传播学60、60、110、115、390
新闻与传播55、55、110、115、370
历年报录比
新闻传播学
2023年报考244人,录取17人
2022年报考396人,录取18人
2021年报考257人,录取20人
新闻与传播
2023年报考200人,录取11人
2022年报考131人,录取9人
2021年报考59人,录取11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复试分组方式
按专业分组,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合并抽签,按抽签序号,1-19号为新闻一组,20-37号为新闻二组;
设计学、设计合并为设计组;戏剧与影视一组,各组现场抽签确定面试顺序。
全体考生
专业课(笔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专业英语(笔试)(时长30分钟,满分50分)
外语口语、听力(面试)(时长5分钟,满分50分)
新闻组
专业及能力综合(面试)(时长20分钟,满分150分)
设计组专业及能力综合(面试)(时长20分钟,满分150分)
戏剧与影视专业及能力综合(面试)(时长20分钟,满分150分)
以下情况之一不予录取:
1)政审不合格者;
2)复试总成绩不合格者(即复试得分不足满分值的60%);
3)体检不合格者。
六、历年考研真题
2024年考研真题网络版本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4C理论
2.直播营销
3.数据新闻
4.互联网受众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请简述信度和效度含义及关系。
2.请简述质化研究的特点。
3.请简述问卷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来源。
三、论述题(共30分)
请问社交媒体网络传播结构是怎样的?请运用强连接和弱连接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中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在突发性洪灾中,公共机构、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发挥救援作用,应对突发性灾害,共建韧性的公共传播空间?
四、创作题(共35分)
题目涉及一篇关于”在乌镇,看见数字生活”的材料,写一篇评论。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45分)
1.位置媒介
2.想象的共同体
3.新闻本源
4.便士报
5.景观社会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请简述詹姆斯凯瑞关于媒介传递观和媒介仪式观的理论。
2.请简述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3.请简述赛博格理论的含义及其对媒介融合研究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题目涉及一段材料,用比特之城和城市媒介的概念谈论数字媒介和城市传播的关系。
2.试论述对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