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人文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哲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哲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艺术设计、应用心理);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市一流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招生信息
050100(学术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01(全日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2(全日制)中国现当代文学
03(全日制)文艺学
04(全日制)中国古代文学
05(全日制)汉语言文字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
④867评论与写作
复试科目:
①210050100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招生人数: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参考1:统考12人(参考2025年研招网公布数据,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三、参考书目
639汉语言文学综合、867评论与写作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新著》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备注:来源于学长学姐推荐,可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用或增删。
四、历年分数线
2025年:50、50、125、125、385
2024年:60、60、115、115、395
2023年:60、60、90、110、370
2022年:60、60、100、120、370
2021年:60、60、90、120、365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5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17人含少干计划2人,复试最高分414,最低分385;其中少干计划348、311
其中淘汰4人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14人,1人放弃复试,淘汰3人
录取12人含少干计划1人士兵计划1人,录取最高分426,最低分400;其中少干计划366,士兵计划409
历年报录比
2024年报考179人,录取12人
2023年报考164人,录取11人
2022年报考227人,录取18人
2021年报考253人,录取15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5年为例
复试时间和流程:
复试形式:采用现场面试
复试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主要考核以下内容:
1)思想政治表现;
2)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或实际工作表现;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4)人文素养;
5)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2)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以下内容:
1)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专业或领域)发展动态的了解及发展潜力;
2)外语听说能力;
3)创新能力。
同时考虑与本专业相关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侧重考虑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在科研或相关专业实践中表现突出者及有创新创业成果的考生。
(3)外语听力与口语考试
初试选择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小语种考生,复试时也一律要参加相应外语听力及口语考试。
(4)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专业课,面试
考核内容: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100分,评分标准:考生所答内容正误率
外语能力综合,面试
考核内容:外语听力与口语、专业外语,100分,评分标准:规定时间内考生外语听、说的正误率
专业和综合素质,面试
考核内容:本科成绩及科研业绩、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潜力、分析和语言能力、其它素质和能力,150分
评分标准:本科课程成绩、科研成果情况、回答问题时体现的科学研究能力、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下情况之一不予录取:
1)政审不合格者;
2)复试总成绩不合格者(即复试得分不足复试满分值的60%);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不合格;
4)体检不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