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1996年,由始建于1964年的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和始建于1986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来,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以独特的历史、雄厚的学术底蕴、一流的教学科研成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
学院建成了国内专业和层次最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体系。目前,学院有1个本科专业,10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全国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招生信息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参考2024年)
备注:学制2年,2023年按照小方向招生,2024年直接按照大类招生。
三、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教教育出版社,2023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5.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619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基本结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题型结构,共11题,涉及马原、二十大,未直接考察思政。
84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结构:名词解释+辨析+简答+论述的题型结构,涉及二十大、毛中特、近现代史,共11题比往年少,二十大考察比重大,近现代史考察比重与去年比大幅降低
四、历年分数线
2023年分数线
2022年分数线
2021年分数线
2023年复试录取情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录取8人,最低分368,最高分388
马克思注意发展史7人,最低分373,最高分4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0人,最低分378,最高分407
国外马克思注意研究5人,最低分371,最高分409
思想政治教育11人,最低分370,最高分415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人,最低分409,最高分428
党的建设7人,最低分363,最高分383
2022年复试录取情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录取11人,最低分375,最高分421
马克思注意发展史6人,最低分381,最高分39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9人,最低分383,最高分417
国外马克思注意研究5人,最低分365,最高分383
思想政治教育11人,最低分381,最高分407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3人,最低分387,最高分400
党的建设7人,最低分365,最高分391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3年为例
2023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笔试分为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其中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1小时。
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50%,复试成绩权重50%。
六、历年考研真题
2024年考研真题
619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一、名词解释(6*5=30)
1.主观辩证法
2.人工智能
3.社会总产品
4.物质生产方式
5.《共产党宣言》
二、简答题(15*3=45)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对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超越
2.简述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社会平均利润理论。
三、论述题(25*3=75)
1.试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特性和规律的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84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5*5=25)
1.工农武装割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党的基本方略
二、辨析题(10*2=20)
1.《论联合政府》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三、简答题(15*3=45)
1.简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阐述。
2.如何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四、论述题(30*2=60)
1.试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什么是新发展理念?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