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新闻与传播学院本学科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传播学、新闻学、新媒体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并设立传播学、新闻学博士后流动站。新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媒体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个专注于新媒体创新发展的科研教学机构。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学的学术科研积淀,致力于推动新媒体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努力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思想库、人才库和成果库。
二、招生信息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参考2024年)
01. 新闻与传播
02. 国际新闻传播
招生人数:计划招生50人,推免21人,统考29人
备注:
1.本专业01新闻与传播方向 计划招生30名(含拟接收推 荐免试生9名),02国际新 闻传播方向计划招生20名( 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2 名)。
2.01新闻与传播方向 中健康传播项目拟招生10 名(含拟接收推荐推免生3 名),考生须在网上报名备 注中标注“健康传播”字 样。
3.01新闻与传播方向学 制两年,学费总额8万;02 国际新闻传播方向学制三 年,学费总额12万。
新媒体研究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01. 新媒体
02. 国际新闻传播
招生人数:计划招生29人,推免12人,统考17人
备注:
1.本专业01新媒体方向计划 招生19名(含拟接收推荐免 试生7名),02国际新闻传 播方向计划招生10名(含拟 收推荐免试生5名)。
2.01.新媒体方向学制两年, 学费总额8万;02国际新闻 传播方向学制三年,学费总 额12万。
3.03.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 仅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三、参考书目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传播学概论》 许静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大众传播理论》巴兰
《传播学史》罗杰斯
《第三次浪潮》托夫勒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贝尔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石义彬
《重访灰色地带》刘海龙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创意传播管理》陈刚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删除》舍恩伯格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55、55、90、90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含健康传播)383;国际新闻传播383
新媒体研究院新媒体方向390,国际新闻传播方向380
2023年:55、55、90、90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方向379,国际新闻传播371
新媒体研究院新媒体方向393,国际新闻传播方向382
2022年:55、55、90、90
新闻与传播学院370,新媒体研究院397
2021年:55、55、90、90
新闻与传播学院377,新媒体研究院385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3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31人,录取34人
新闻与传播15人,最高分404,最低分378
健康传播7人含调剂录取,最高分389,最低分381
国际新闻传播12人,最高分397,最低分371
2022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27人,录取27人
国际新闻传播12人,最高分395,最低分370
健康传播3人,387、398、373
新闻与传播12人,最高分393,最低分370
2021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34人,录取27人
新闻与传播21人,最高分418,最低分377
健康传播6人,最高分414,最低分378
新媒体研究院
2023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新媒体方向18人含少干2人援藏计划1人,最高分422,最低分393
国际新闻传播方向6人,最高分411,最低分382
录取19人含少干2人援藏计划1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新闻与传播学院
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新闻与传播硕士初试成绩占总成绩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40%。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或换算成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总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初试各门总成绩/5*初试权重+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
复试形式:线下面试。
新媒体研究院
复试方式:内地考生现场面试。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统考专业硕士初试、复试成绩权重为6:4。
复试成绩合格者,按照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以招生名额为限依次录取。统考考生的考生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占60%)和复试成绩(占40%);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X60%+复试成绩X40%。
六、历年考研真题
2024年考研真题网络版本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10'*4=40')
1、媒介事件:
2、礼物经济:
3、全球文明倡议:
4、公共领域:
二、简答(25'*2=50’)
1.请简述数字技术影响下,影视产业生产、流通、消费方面的变化。
2.请简述新闻传播对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三、论述(30'*2=60')
1.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挑战?
2、如何理解媒体融合?中国媒体融合经历了哪些阶段?面对了什么挑战?请从国家传播事业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论述题(50)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体制机制
二、材料题
两段关于Entertainment-education的英文材料
1.翻译一段材料(20)
2.围绕材料主题,阐述个人观点(至少三个)(15)
3.基于你的个人观点(部分或全部),设计一个相关主题的活动或研究方案(15)
三、分析题
欧盟制定《数字市场法》,将苹果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列为守门员并进行监管。
1、对我国互联网监管的启示(20)
2、对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影响(30)